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虎气必腾踔,龙身宁久藏。
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
拼音
zhì cǐ zì pì yuǎn,yòu fēi zhū yù zhuāng。
rú hé yǒu qí guài,měi yè tǔ guāng máng。
hǔ qì bì téng chuō,lóng shēn níng jiǔ cáng。
fēng chén kǔ wèi xī,chí rǔ fèng míng wáng。
注释
- 蕃剑:来自边远地区的宝剑
- 虎气:宝剑的锋芒
- 龙身:剑身的纹路
- 明王:贤明的君主
译文
你来自遥远的边陲之地,又没有珠玉装饰剑身。
为何如此神奇不凡,每夜都绽放耀眼光芒?
猛虎的气势终将腾跃而上,蛟龙的身躯岂会长久隐藏?
如今天下战乱未平,我当持你去效忠明君。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漂泊西南时期。诗中通过对蕃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仍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赏析
- 咏物抒怀的巧妙结合
“蕃剑”意象既写实又象征诗人才能。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较之直接抒情更富艺术性,与《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的写法一脉相承。 - 宝剑特性的生动刻画
“吐光芒”的动态描写,”虎气”、”龙身”的比喻,展现宝剑神异。这种形象塑造,较之静态描写更富感染力,与李白”安得倚天剑”的雄奇想象异曲同工。 - 报国志向的强烈表达
“风尘未息”的现实与”奉明王”的理想形成张力。这种情感表达,较之单纯咏物更显深度,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相通。 - 语言风格的雄浑刚健
“必腾上”、”宁久藏”的决断语气,”持汝”、”奉明王”的铿锵表述,形成独特的杜诗风格。这种语言特质,既继承了建安风骨,又体现了盛唐气象。
评价
- 元好问评:”‘虎气龙身’四字,写尽宝剑精神”(《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曹植《宝剑篇》刚健之风”(《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奉明王’,老杜壮心未已”(《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