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远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拼音

dài jiǎ mǎn tiān dì,hú wèi jūn yuǎn xíng?
qīn péng jìn yī kū,ān mǎ qù gū chéng。
cǎo mù suì yuè wǎn,guān hé shuāng xuě qīng。
bié lí yǐ zuó rì,yīn jiàn gǔ rén qíng。

注释

  1. 带甲:身着铠甲的士兵
  2. 胡为:为何
  3. 关河:关隘河流
  4. 古人情:古人的离别之情

译文

天地间到处都是披甲的士兵,为何你还要在这个时候远行?
亲朋好友无不痛哭流涕,你仍骑着马奔向孤城。
草木凋零岁月已晚,关河上霜雪清冷。
虽然离别已是昨日之事,却让我体会到古人的离情。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冬,杜甫在成都送别友人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各地战乱仍未完全平息,诗中反映了战乱时期送别的特殊感受。

赏析

  1. 战乱背景的强烈渲染
    “带甲满天地”的开篇,将离别置于战乱背景。这种时代氛围的营造,较之单纯送别更显深刻,与《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乱描写一脉相承。
  2. 离别场景的典型刻画
    “尽一哭”的集体悲痛,”去孤城”的孤绝选择,形成强烈戏剧冲突。这种场景描写,较之泛泛而谈更富感染力,与《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的离别感慨相通。
  3. 自然意象的双重象征
    “草木晚”既写时节又喻人生迟暮,”霜雪清”既写景物又衬心境清冷。这种象征手法,较之单一写景更显厚重,与《登高》”无边落木”的意象运用相似。
  4. 古今情感的深刻共鸣
    “见古人情”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永恒情感。这种历史意识,较之即景抒情更显深度,与《咏怀古迹》”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古今对话异曲同工。
  5. 语言风格的简练沉郁
    “胡为”的诘问,”尽一哭”的直白,形成独特的语言张力。这种风格既继承了汉魏古诗的质朴,又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个人特色。

评价

  1. 元好问评:”‘关河霜雪’四字,写尽乱离况味”(《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之悲”(《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古人情’,余韵悠长”(《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