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拼音
yòng zhuō cún wú dào,yōu jū jìn wù qíng。
sāng má shēn yǔ lù,yàn què bàn shēng chéng。
cūn gǔ shí shí jí,yú zhōu gè gè qīng。
zhàng lí cóng bái shǒu,xīn jì xǐ shuāng qīng。
注释
- 屏迹:隐居
- 用拙:以笨拙自守
- 物情:自然本性
- 双清:心境与行迹皆清高
译文
以拙朴坚守我的处世之道,隐居生活更贴近自然本性。
桑麻沐浴着丰沛的雨露,燕雀在这里繁衍生息。
村中鼓声时时急促响起,江上渔舟个个轻盈飘荡。
拄着藜杖直到白头老去,内心与行迹都保持高洁。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杜甫漂泊湖南时期。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自守的精神追求。
赏析
- 隐逸情怀的真挚表达
“用拙存道”的自守,”幽居近情”的适意,展现真淳心境。这种生活态度,较之刻意标榜更显自然,与陶渊明”守拙归园田”的境界相通。 - 田园风物的生动刻画
“桑麻雨露”的润泽,”燕雀生成”的生机,构成和谐图景。这种田园描写,较之泛泛而谈更显真切,与《为农》”锦里烟尘外”的田园感受相似。 - 乡村声音的巧妙捕捉
“村鼓急”的节奏感,”渔舟轻”的视觉感,活化乡村气息。这种细节描写,较之静态写景更富生活气息,与《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的写法一脉相承。 - 高洁人格的形象写照
“杖藜白首”的外在形象,”心迹双清”的内在修养,完整呈现诗人形象。这种自我刻画,较之直接表白更显含蓄,与《狂夫》”自笑狂夫老更狂”的自我写照异曲同工。 - 语言风格的质朴清新
“时时急”、”个个轻”的口语化表达,”深雨露”、”半生成”的自然描写,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诗的平淡,又体现了杜甫晚年的简练。
评价
- 元好问评:”‘心迹双清’四字,写尽隐者风骨”(《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储光羲《田家杂兴》质朴之致”(《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喜双清’,见老杜晚节”(《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