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拼音

què zhuó jiāng tóu huáng liǔ huā,jiāo jīng xī chì mǎn qíng shā。
zì zhī bái fà fēi chūn shì,qiě jìn fāng zūn liàn wù huá。
jìn shì jí jīn nán làng jì,cǐ shēn nà dé gèng wú jiā。
zhàng rén wén lì yóu qiáng jiàn,qǐ bàng qīng mén xué zhòng guā。

注释

  1. 郑八丈南史​​:杜甫友人,生平不详,”八丈”为尊称,”南史”或为其字。
  2. ​​鵁鶄鸂鶒​​:水鸟名(《尔雅·释鸟》”鵁鶄,鸂鶒”),指曲江畔珍禽。
  3. ​​青门种瓜​​:秦末邵平典故(《史记·萧相国世家》”邵平种瓜青门外”),喻隐逸生活。

译文

雀鸟啄食江边嫩黄柳絮,
鵁鶄鸂鶒栖满晴日沙滩。
自知白发已非春色能解,
且斟满酒杯贪恋这美景。
身为近臣如今难再漂泊,
此身又怎能长久无家?
郑公您文笔依然雄健——
岂能学邵平在青门外种瓜隐居!

背景

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712-770)任左拾遗时与友人郑南史同游曲江。诗人以”雀啄柳花”的春景与”白发非春”的慨叹相对,写仕隐两难的心境。”岂傍青门”之语,既勉友人进取,亦含自我宽慰,较王维”悠然远山暮”更显沉郁矛盾。

赏析

  1. ​​意象经营​​
    (1)”黄柳花”与”晴沙”构建明丽春景,近孟浩然”二月湖水清”。
    (2)”鵁鶄鸂鶒”的珍禽意象反衬”白发”之悲,似李商隐”夕阳无限好”。
  2. ​​矛盾心理​​
    (1)”恋物华”的沉醉与”难浪迹”的束缚形成张力,类白居易”身上衣裳口中食”。
    (2)”文力强健”的赞许与”学种瓜”的否定,体现儒家”穷达”观,近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3. ​​炼字精警​​
    (1)”啄”字写雀鸟动态,”满”字状水鸟密集,较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更富生态细节。
    (2)”岂傍”二字斩钉截铁,如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坚毅。

评价

  1. 当世评点​​
    贾至评:”五十六字中有《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之思。”
  2.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王维’君问穷通理’更见士人用世之志。”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