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拼音

zhèng gōng chū sàn bìn chéng sī,jiǔ hòu cháng chēng lǎo huà shī。
wàn lǐ shāng xīn yán qiǎn rì,bǎi nián chuí sǐ zhōng xīng shí。
cāng huáng yǐ jiù cháng tú wǎng,xiè hòu wú duān chū jiàn chí。
biàn yǔ xiān shēng yīng yǒng jué,jiǔ chóng quán lù jìn jiāo qī。

注释

  1. 郑虔​​:字若齐(691-759),唐代文学家、画家(《新唐书·文艺传》”郑虔善画山水,好书”),安史之乱中被迫任伪职,乱平后贬台州司户参军。
  2. ​​樗散​​:典出《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喻无用之材,此处为郑虔自嘲。
  3. ​​九重泉路​​:黄泉之路(《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指生死相隔。

译文

郑公如樗木散材,鬓发早已斑白,
酒醉后总自称是个老画师。
在这中兴之时遭万里严贬,
垂暮之年更添伤心恨事。
仓促间他已踏上远途,
我竟未能及时饯别相送。
此番分别恐成永诀——
唯有待九泉之下再续我们的交情!

背景

本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杜甫(712-770)在凤翔任左拾遗时。郑虔因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被贬台州,杜甫未能当面送别而作此诗。诗人以”樗散老画师”的落拓与”万里严谴”的残酷相对,写乱世文人的悲剧。”九泉交期”之语,既显友情至深,亦含对政治清算的悲愤,较李白”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更显沉痛。

赏析

  1. ​​形象塑造​​
    (1)”樗散鬓丝”写郑虔颓老,”老画师”自称显其无奈,近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2)”万里”与”百年”时空对举,似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张力。
  2. ​​情感层次​​
    (1)”仓惶就道”的实写与”无端迟饯”的自责交织,类柳宗元”春风无限潇湘意”。
    (2)”永诀”与”九泉交期”将现世绝望转为来世期待,近元稹”他生缘会更难期”。
  3. ​​炼字精警​​
    (1)”称”字状醉语,”就”字写被迫,较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更显命运残酷。
    (2)”尽”字斩钉截铁,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决绝。

评价

  1. ​​当世评点​​
    元结评:”五十六字中有《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之恸。”
  2.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王维’阳关三叠’更见乱离之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