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
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
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拼音
gēng shēn bù jiǎ zhú,yuè lǎng zì míng chuán。
jīn chà qīng fēng wài,zhū lóu bái shuǐ biān。
chéng wū tí miǎo miǎo,yě lù sù juān juān。
hào shǒu jiāng hú kè,gōu lián dú wèi mián。
注释
- 金刹:寺庙
- 朱楼:驿站
- 眇眇:微弱
- 娟娟:美好
- 皓首:白头
译文
夜深无需点烛火,明月照亮我的小船。
寺庙的金顶在青枫林外,驿站的朱楼伫立白水边。
城中乌鸦微弱啼叫,野外白鹭安详栖息。
我这白发江湖游子,卷起帘子独自无眠。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乘船漂泊途经某驿站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月夜江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情。
赏析
- 月光运用的巧妙构思
“不假烛”的构思,突出月光之明亮。这种表现手法,较之直接描写更显巧妙,与《月夜》”清辉玉臂寒”的侧面描写异曲同工。 - 色彩对比的精心安排
“金刹”与”青枫”,”朱楼”与”白水”的色彩映衬。这种色彩处理,较之单一色调更富画面感,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色彩运用相通。 - 声音意象的微妙处理
“乌啼眇眇”的微弱声响,反衬夜之寂静。这种以声衬寂的手法,较之单纯写静更富艺术性,与王维”月出惊山鸟”的表现方式相似。 - 自我形象的深刻刻画
“皓首江湖客”的自画像,浓缩漂泊生涯。这种自我写照,较之客观描述更显真切,与《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的人生感慨一脉相承。 - 结句动作的含蓄表达
“钩帘未眠”的细节,暗示无尽愁思。这种含蓄表达,较之直接抒情更显余韵,与《登高》”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结句处理相似。 - 语言风格的清新简练
“自明船”、”宿娟娟”的清新,”皓首”、”独未眠”的简练,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六朝山水诗的清新,又体现了杜甫晚年的简练。
评价
- 元好问评:”‘朱楼白水’四字,写尽月夜清景”(《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清远之致”(《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独未眠’,孤寂之情见于言外”(《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