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拼音
shuǐ shēng chūn lǎn mò,rì chū yě chuán kāi。
sù niǎo xíng yóu qù,cóng huā xiào bù lái。
rén rén shāng bái shǒu,chù chù jiē jīn bēi。
mò dào xīn zhī yào,nán zhēng qiě wèi huí。
注释
- 白马潭:地名,具体位置待考
- 春缆:春季系船的缆绳
- 宿鸟:过夜的鸟
- 金杯:指酒宴
- 南征:向南远行
译文
春水上涨淹没了系船的缆绳,太阳升起时岸边小船已启航。
过夜的鸟儿依然飞走了,可丛丛野花却不见绽放。
人人都为白发衰老而伤感,处处都在举杯饮酒消愁。
莫说新交的知己有多重要,我即将南行还不知何时能回。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春,杜甫漂泊湖湘期间。当时诗人已58岁,贫病交加,诗中抒发了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赏析
- 春日意象的巧妙运用
“缆没”与”船开”的细节,展现春水上涨的特殊景象。这种观察角度,较之泛泛描写春景更显独特,与《春望》”城春草木深”的写景手法相通。 - 自然与人事的鲜明对比
“鸟去”与”花不开”的反差,暗示人生际遇。这种对比手法,较之单纯写景更富深意,与《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宇宙意识相似。 - 人生感慨的直抒胸臆
“伤白首”与”接金杯”的对照,道尽人生况味。这种直白表达,较之含蓄抒发更显痛切,与《曲江二首》”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慨一脉相承。 - 漂泊命运的无奈接受
“南征未回”的结语,体现认命心态。这种情感表达,较之激烈抗争更显沉痛,与《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的漂泊感相通。 - 语言风格的简练深沉
“水生”、”日出”的简练,”伤白首”、”接金杯”的直白,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汉魏风骨,又体现了杜甫晚年的简练。
评价
- 元好问评:”‘丛花笑不来’五字,写尽人生无奈”(《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之孤愤”(《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且未回’,漂泊之痛见于言外”(《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