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

杜甫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拼音

qù suì zī chén pěng yù chuáng,wǔ gēng sān diǎn rù yuān háng。
yù zhī qū zǒu shāng xīn dì,zhèng xiǎng fēn yūn mǎn yǎn xiāng。
wú lù cóng róng péi yǔ xiào,yǒu shí diān dǎo zhuó yī shang。
hé rén cuò yì qióng chóu rì,chóu rì chóu suí yī xiàn cháng。

注释

  1. 至日​​:冬至日(《周礼·春官》”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唐代重要节令。
  2. ​​鹓行​​:朝官行列(《汉书·司马相如传》”鹓雏孔鸾”),喻百官班序。
  3. ​​一线长​​:冬至后白昼渐长(《岁时记》”冬至日,日行极南,景长一线”),此处双关愁绪绵长。

译文

去年此时,我还在御前侍奉,
五更三点便已位列朝班。
若问那奔走效力的伤心之处——
正是殿中氤氲的御炉香气最浓时!
如今再无机会与你们谈笑风生,
偶尔还会慌乱穿错衣裳。
谁人误以为我仍在困顿中度日?
却不知这冬至的愁绪,
已随白昼的日影越拉越长……

背景

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至,杜甫(712-770)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追忆长安旧僚。诗人以”去岁御前”的荣光与”今朝颠倒”的潦倒相对,写政治失意的巨大落差。”一线长”之喻,既写冬至物候,亦含愁绪难消的悲怆,较宋之问”阳月南飞雁”更显沉郁顿挫。

赏析

  1. 今昔对比​​
    (1)”捧御床”与”著衣倒”形成戏剧性反差,近李白”昔日绣衣何足荣”。
    (2)”满眼香”的嗅觉记忆与”一线长”的视觉隐喻交织,似李商隐”一寸相思一寸灰”。
  2. ​​身体书写​​
    (1)”趋走”写卑微姿态,”颠倒”状精神恍惚,类孟郊”出门即有碍”。
    (2)”错忆”的认知偏差,揭示他人对自身处境的误读,近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
  3. ​​炼字精警​​
    (1)”捧”字显恭谨,”想”字状追忆,较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更富细节。
    (2)”随一线长”以日影量化愁思,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评价

  1. 当世评点​​
    贾至评:”五十六字中有《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之惧。”
  2.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刘禹锡’昔年意气结群英’更见宦海沉浮之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