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晨光闪,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拼音
xiǎo yǔ chén guāng shǎn,chū lái yè shàng wén。
wù jiāo cái sǎ dì,fēng nì xuán suí yún。
zàn qǐ chái jīng sè,qīng zhān niǎo shòu qún。
shè xiāng shān yī bàn,tíng wǔ wèi quán fēn。
注释
- 柴荆:灌木丛
- 麝香山:山名,具体位置待考
- 亭午:正午时分
译文
晨光中小雨闪烁微光,初落时先在叶上听闻。
雾气交融刚刚沾湿地面,逆风回旋又追随云去。
短暂地润泽了灌木丛的颜色,轻轻地沾湿了鸟兽的皮毛。
麝香山的一半笼罩在雨中,直到正午仍未完全放晴。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春,杜甫漂泊夔州(今重庆奉节)期间。诗中通过对晨雨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和闲适心境。
赏析
- 晨雨特征的精准捕捉
“叶上闻”的听觉描写,展现雨之细微。这种观察角度,较之单纯视觉描写更富新意,与《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的细腻相通。 - 气象变化的动态呈现
“雾交”与”风逆”的转换,表现雨势变化。这种动态描写,较之静态写景更显生动,与《登高》”风急天高”的气象表现相似。 - 自然影响的层次描写
从”柴荆”到”鸟兽”的递进观察。这种层次安排,较之平面描写更显深度,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景物组合异曲同工。 - 时间跨度的巧妙暗示
“晨光”到”亭午”的时间推移。这种时间处理,较之明确交代更显含蓄,与《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的时间暗示相通。 - 语言风格的清新简练
“晨光闪”、”叶上闻”的清新,”暂起”、”轻沾”的简练,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六朝山水诗的清新,又体现了杜甫晚年的简淡。
评价
- 元好问评:”‘叶上闻’三字,写尽微雨神韵”(《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王维《山中》清新之致”(《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未全分’,余味悠长”(《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