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杜位

杜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拼音

jìn wén kuān fǎ lí xīn zhōu,xiǎng jiàn huái guī shàng bǎi yōu。
zhú kè suī jiē wàn lǐ qù,bēi jūn yǐ shì shí nián liú。
gān gē kuàng fù chén suí yǎn,bìn fà hái yīng xuě mǎn tóu。
yù lěi tí shū xīn xù luàn,hé shí gèng dé qǔ jiāng yóu。

注释

​​1.杜位​​:杜甫族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杜位为杜甫从弟”),因李林甫案流放岭南十年。
2.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元和郡县志》”新州属岭南道”),唐代贬谪之地。
3.玉垒​​:山名(《华阳国志》”玉垒山在成都西北”),此处代指杜甫所在蜀地。

译文

最近听说朝廷宽赦,你已离开新州,
想见你虽得北归,仍心怀百般忧愁。
被贬的逐客虽都去了万里之外,
可悲你已漂泊了整整十年之久。
何况战乱未息,风尘常迷双眼,
你的鬓发想必已如白雪覆头。
我在玉垒山下写信,心绪烦乱——
何时才能与你重游长安曲江头?

背景

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712-770)在成都得知族弟杜位遇赦北归时所作。诗人以”十年流放”的苦难与”曲江重游”的希冀相对,写战乱中亲族离散的悲怆。”玉垒题书”之语,既显手足情深,亦含对盛唐往事的追忆,较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显时代创伤。

赏析

1.时空纵深​​
(1)”十年流”与”万里去”构成时空双重压迫,近柳宗元”一身去国六千里”。
(2)”新州赦”的现实与”曲江游”的幻想交织,似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
2.身体书写​​
(1)”尘迷眼”写乱世风霜,”雪满头”状衰老之态,类白居易”满面尘灰烟火色”。
(2)”心绪乱”的直白与”何时得”的渺茫形成心理落差,近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3.炼字精警​​
(1)”虽皆”与”已是”递进强调苦难之深,较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更显沉痛。
(2)”更得”二字浓缩无限期盼,如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时空之问。

评价

1.当世评点​​
高适评:”五十六字中有《诗经·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之悲。”
2.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更见家族离散之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