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拼音
mù yǐ gāo lóu duì xuě fēng,sēng lái bù yǔ zì míng zhōng。
gū chéng fǎn zhào hóng jiāng liǎn,jìn shì fú yān cuì qiě zhòng。
duō bìng dú chóu cháng qù jì,gù rén xiāng jiàn wèi cóng róng。
zhī jūn kǔ sī yuán shī shòu,dà xiàng jiāo yóu wàn shì yōng。
注释
1.四安寺:成都佛寺(《蜀中名胜记》”四安寺在成都西郭”),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2.阒寂:寂静(《周易·丰卦》”阒其无人”),形容孤独状态。
3.诗瘦:化用李白”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指裴迪苦吟致瘦。
译文
黄昏独倚钟楼遥对雪山,
僧人来时不语,只自撞钟。
孤城的残阳即将收尽红晕,
近处的市集浮烟青翠浓重。
多病之身常陷孤寂,
与故友相见也难从容。
我知道你因苦吟诗篇而消瘦,
近来对交游诸事更是意兴阑珊。
背景
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712-770)在成都时登四安寺寄赠友人裴迪。诗人以”雪峰钟声”的空寂与”市井浮烟”的喧嚣相对,写晚年多病的孤愁。”诗瘦”之评,既赞友人苦吟,亦含自身创作甘苦,较贾岛”两句三年得”更显相知相惜。
赏析
1.视听对照
(1)”雪峰”的视觉冷寂与”自鸣钟”的听觉悠远交织,近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返照红”的暖色与”浮烟翠”的冷色碰撞,似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色彩张力。
2.情感递进
(1)从”独倚高楼”的物理孤独到”未从容”的心理隔阂,类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万事慵”三字写尽倦怠,近白居易”近来慵懒甚,诗债始吟还”。
3.炼字精警
(1)”敛”字状夕照消退,”重”字写烟霭浓密,较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富质感。
(2)”缘诗瘦”以因果句式浓缩创作艰辛,如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评价
1.当世评点
裴迪评:”五十六字中有《楚辞·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之况。”
2.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刘长卿’寂寂孤莺啼杏园’更见晚境孤寂。”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