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拼音

dōng gé guān méi dòng shī xìng,hái rú hé xùn zài yáng zhōu。
cǐ shí duì xuě yáo xiāng yì,sòng kè féng chūn kě zì yóu。
xìng bù zhé lái shāng suì mù,ruò wéi kàn qù luàn xiāng chóu。
jiāng biān yī shù chuí chuí fā,zhāo xī cuī rén zì bái tóu。

注释

​​1.何逊​​:南朝梁诗人(《梁书·文学传》”何逊在扬州,见早梅盛开,作《咏早梅》诗”),此处杜甫自比。
2.官梅​​:官府种植的梅树(《西京杂记》”上林苑有朱梅、紫梅、同心梅”),指蜀州东亭之梅。
​3.垂垂​​:渐渐(《广雅·释诂》”垂,渐也”),形容梅花渐次开放。

译文

东亭的官梅引发诗兴,
如同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
此刻对着白雪遥想故人,
送客时恰逢早春,更添思绪。
幸而您未折梅寄来,免我岁暮伤感,
若真看到梅花,怕要惹起无尽乡愁。
江边那株梅树正渐次绽放——
朝朝暮暮,催得我白发丛生!

背景

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712-770)在成都浣花溪畔,酬和友人裴迪的咏梅诗。诗人以”官梅诗兴”的雅事与”江边白发”的衰老相对,写睹梅思友的复杂心绪。”垂垂发”之语,既咏梅枝渐放,亦叹自身迟暮,较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更显时空交织的哀感。

赏析​

1.炼字精警​​
(1)”动”字写诗兴勃发,”乱”字状愁绪纷繁,较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更富心理深度。
(2)”催”字赋予梅花主观意志,如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移情。
2.用典深意​​
(1)”何逊扬州”以六朝文雅映衬当下萧瑟,近李商隐”刻意伤春复伤别”。
(2)”未折梅”反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典,似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含蓄。
3.时空叠印​​
(1)”对雪忆友”的实景与”看梅思乡”的虚境交融,类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
(2)”垂垂发”将梅花与白发并置,近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生命意识。

评价

1.当世评点​​
裴迪评:”五十六字中有《诗经·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之思。”
2.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更见人生况味。”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