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拼音

cù zhī shèn wēi xì,āi yīn hé dòng rén。
cǎo gēn yín bù wěn,chuáng xià yè xiāng qīn。
jiǔ kè dé wú lèi,fàng qī nán jí chén。
bēi sī yǔ jí guǎn,gǎn jī yì tiān zhēn。

注释

  1. 促织:蟋蟀
  2. 放妻:遣散的妻子
  3. 悲丝:悲切的弦乐
  4. 急管:急促的管乐
  5. 天真:自然本性

译文

蟋蟀的鸣声如此细微,为何哀音这般打动人心?
在草根间吟唱不得安宁,夜来在床下与我亲近。
长久漂泊已无泪可流,想起妻子难熬到天明。
那些悲切的弦乐与急促的管乐,都比不上这自然天籁令人感奋。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漂泊夔州(今重庆奉节)期间。诗中通过对蟋蟀鸣声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

赏析

  1. 细微之物的深刻观照
    “甚微细”与”何动人”的反差,突显微小生命的力量。这种观察视角,较之宏大叙事更显独特,与《萤火》”幸因腐草出”的微小关注相通。
  2. 声音意象的巧妙运用
    “草根吟”与”床下亲”的听觉描写,以声衬寂。这种表现手法,较之单纯写静更富艺术性,与《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的以声写寂相似。
  3. 情感表达的层次递进
    从”无泪”到”难及晨”的情感强化。这种情感处理,较之平面抒发更显深度,与《月夜》”何时倚虚幌”的思念递进一脉相承。
  4. 自然与艺术的对比思考
    “悲丝急管”与”天真”的对比,体现自然至上。这种美学思考,较之单纯抒情更显思想性,与《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的艺术观相通。
  5. 语言风格的简淡深沉
    “吟不稳”、”夜相亲”的平实,”得无泪”、”难及晨”的深沉,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体现了杜甫晚年的沉郁。

评价

  1. 元好问评:”‘床下相亲’四字,写尽羁旅孤寂”(《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古诗十九首》’促织鸣东壁’之凄婉”(《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异天真’,自然之趣见于言外”(《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