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一

杜甫

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拼音

fá zhú wéi qiáo jié gòu tóng,qiān cháng bù shè wǎng lái tōng。
tiān hán bái hè guī huá biǎo,rì luò qīng lóng jiàn shuǐ zhōng。
gù wǒ lǎo fēi tí zhù kè,zhī jūn cái shì jì chuān gōng。
hé huān què xiào qiān nián shì,qū shí hé shí dào hǎi dōng。

注释

  1. 题柱客:指司马相如,曾在升仙桥题”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2. 济川功:指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才能,典出《尚书·说命》。
  3. 驱石:传说秦始皇作石桥渡海看日出,有神人驱石下海。

译文

砍伐竹子搭成小桥,结构虽然简单,
提起衣裳不必涉水,往来畅通无阻。
天寒时白鹤飞回华表栖息,
日落时青龙倒影在水中显现。
看我这老朽已非题柱的司马相如,
知道你才是真正有济世之才的人。
合欢树笑看这千年往事,
不知何时才能像驱石下海那样实现抱负?

背景

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人以”竹桥通往来”的简易与”驱石到海东”的宏愿相对,写老友相聚时的感慨。”白鹤青龙”之景,既显草堂环境的清幽,亦含对友人才能的赞赏,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更显沉郁。

赏析

  1. 意象经营
    (1)”竹桥”与”驱石”形成小大对比,近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
    (2)”白鹤”与”青龙”的祥瑞意象,似李商隐”青鸟殷勤为探看”。
  2. 情感表达
    (1)”老非题柱客”写自谦,”才是济川功”赞友人,类白居易”命压人头不奈何”。
    (2)”笑千年事”显豁达,”何时到”含期盼,近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
  3. 炼字精妙
    (1)”褰裳”写动作细节,”见水”状倒影灵动,较王维”行到水穷处”更富动感。
    (2)”驱”字赋予石头生命,如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奇想。

评价

  1. 当世评点
    高适评:”五十六字中有《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之思。”
  2.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更见老成持重。”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