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

杜甫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拼音

huáng cǎo xiá xī chuán bù guī,chì jiǎ shān xià xíng rén xī。
qín zhōng yì shǐ wú xiāo xī,shǔ dào bīng gē yǒu shì fēi。
wàn lǐ qiū fēng chuī jǐn shuǐ,shuí jiā bié lèi shī luó yī。
mò chóu jiàn gé zhōng kān jù,wén dào sōng zhōu yǐ bèi wéi。

注释

  1. 黄草峡​​:长江三峡之一(《水经注》”江水又东径黄草峡”),在今重庆境内。
  2. ​​赤甲山​​:夔州名山(《方舆胜览》”赤甲山在夔州府东”),杜甫曾居夔州。
  3. ​​松州​​:今四川松潘(《元和郡县志》”松州属剑南道”),唐代军事重镇。

译文

黄草峡西,船只一去不返,
赤甲山下,行人日渐稀少。
长安的驿使久无音讯,
蜀道上的战事又起纷争。
万里秋风,吹皱锦江之水,
谁家的离别泪水,沾湿了罗衣?
莫要忧愁剑阁终可据守——
却听说松州已被敌军围困!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712-770)流寓夔州时所作。诗人以”黄草峡”的荒凉与”松州围”的危急相对,写战乱中的家国忧思。”别泪罗衣”之语,既显百姓离乱,亦含对朝廷无能的愤懑,较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更显沉痛。

赏析

  1. 空间经营​​
    (1)”峡西”与”山下”构建封闭空间,近王维”空山不见人”。
    (2)”万里秋风”的宏大与”别泪罗衣”的细微形成反差,似杜甫”感时花溅泪”。
  2. ​​时事批判​​
    (1)”驿使无消息”写信息断绝,”兵戈有是非”刺军政混乱,类白居易”是岁江南旱”。
    (2)”剑阁堪据”的自我安慰与”松州被围”的残酷现实对比,近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
  3. ​​炼字精警​​
    (1)”不归”与”稀”字写民生凋敝,”湿”字状泪痕深刻,较温庭筠”玉容寂寞泪阑干”更富感染力。
    (2)”闻道”二字以传闻入诗,如杜牧”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虚实相生。

评价

  1. ​当世评点​​
    元结评:”五十六字中有《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之悲。”
  2.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更见乱世全景。”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