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拼音

qiū jìn dōng xíng qiě wèi huí,máo zhāi jì zài shào chéng wēi。
lí biān lǎo què táo qián jú,jiāng shàng tú féng yuán shào bēi。
xuě lǐng dú kàn xī rì luò,jiàn mén yóu zǔ běi rén lái。
bù cí wàn lǐ cháng wéi kè,huái bào hé shí dé hǎo kāi。

注释

  1. ​​少城​​:成都小城(《华阳国志》”少城在成都西”),杜甫曾居此。
  2. ​​袁绍杯​​:典出《后汉书》”袁绍大会宾客”,喻偶然赴宴。
  3. ​​雪岭​​:指岷山(《元和郡县志》”岷山积雪,终年不消”)。

译文

秋已尽,东行之人仍未归来,
茅草屋寄居在少城角落。
篱边的菊花如陶潜般老去,
江上赴宴,不过是偶然相逢的袁绍之杯。
独坐雪岭,看夕阳西沉,
剑门关依然阻隔北方来客。
不惧万里漂泊,长作异乡之客——
只是这满腔愁绪,何时才能舒展?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杜甫(712-770)在成都时所作。诗人以”秋尽未回”的怅惘与”长为客”的无奈相对,写羁旅漂泊的孤寂。”袁绍杯”之喻,既显宴饮的偶然,亦含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较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更显世态炎凉。

赏析

  1. 意象经营​​
    (1)”陶潜菊”与”袁绍杯”形成清高与世俗的对照,近李白”举杯邀明月”。
    (2)”雪岭日落”的苍茫与”剑门阻隔”的险峻相映,似杜甫”关塞极天惟鸟道”。
  2. ​​情感层次​​
    (1)”未回”写等待,”徒逢”叹际遇,类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2)”长为客”的宿命与”何时开”的期盼交织,近苏轼”人生如逆旅”。
  3. ​​炼字精警​​
    (1)”老却”赋予菊花生命,”独看”写孤独凝视,较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更富情感浓度。
    (2)”好开”二字以平常语写深愁,如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

评价

  1. 当世评点​​
    高适评:”五十六字中有《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之思。”
  2.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见漂泊之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