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拼音

qù nián dēng gāo qī xiàn běi,jīn rì chóng zài fú jiāng bīn。
kǔ zāo bái fà bù xiāng fàng,xiū jiàn huáng huā wú shù xīn。
shì luàn yù yù jiǔ wéi kè,lù nán yōu yōu cháng bàng rén。
jiǔ lán què yì shí nián shì,cháng duàn lí shān qīng lù chén。

注释

  1. ​​郪县​​:今四川三台县(《元和郡县志》”郪县属梓州”),杜甫曾居此。
  2. ​​涪江​​:长江支流(《水经注》”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道徼外”),流经绵阳、三台等地。
  3. ​​骊山​​:长安名胜(《三辅黄图》”骊山在长安东”),代指玄宗旧事。

译文

去年重阳,我登高郪县北,
今日重九,又到涪江之滨。
可恨白发不肯放过我,
羞对那新开的无数菊花。
乱世漂泊,久为他乡之客,
路途艰难,常要仰仗他人。
酒尽时,忽忆十年前旧事——
想起骊山清道飞尘,不禁肝肠寸断!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712-770)流寓梓州时所作。诗人以”去年登高”与”今日重九”的时间对照,写乱世漂泊的悲怆。”骊山尘”之忆,既刺玄宗荒政,亦含对盛唐消逝的哀悼,较白居易”渔阳鼙鼓动地来”更显沉痛

赏析

  1. ​​时空对照​​
    (1)”郪县北”与”涪江滨”的空间转换,近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2)”十年事”与”九日”形成时间纵深,似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
  2. ​​身体书写​​
    (1)”白发不放”写衰老无奈,”黄花新”反衬生命更替,类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2)”傍人”状寄人篱下,”肠断”显内心剧痛,近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 ​​炼字精警​​
    (1)”苦遭”与”羞见”构成心理冲突,较孟浩然”白发催年老”更富张力。
    (2)”清路尘”三字浓缩天宝遗事,如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以小见大。

评价

  1. ​当世评点​​
    元结评:”五十六字中有《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之致。”
  2.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更见乱离之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