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
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拼音
shū fāng yòu xǐ gù rén lái,zhòng zhèn hái xū jì shì cái。
cháng guài piān bì zhōng rì dài,bù zhī jīng jié gé nián huí。
yù cí bā jiào tí yīng hé,yuǎn xià jīng mén qù yì cuī。
shēn lǎo shí wēi sī huì miàn,yī shēng jīn bào xiàng shuí kāi。
注释
- 严大夫:指严武(《旧唐书·严武传》”武为剑南节度使”),时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
- 旌节:使节凭证(《新唐书·百官志》”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此处指严武仪仗。
- 去鹢:官船(《晋书·陶侃传》”侃整舟舰,作去鹢船”),代指严武赴任。
译文
在这边远之地,又喜见故人到来,
重镇还需您这样的济世之才。
常奇怪偏将们为何终日等候,
原来不知您的旌节要隔年才回。
欲辞别巴地边塞,却闻莺声齐鸣,
远行的官船已在旌门下催促启程。
身已衰老,时局艰危,渴望与您相见——
这一生的抱负,还能向谁倾诉?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712-770)在阆州时,得知严武将再度镇蜀而作。诗人以”故人来”的欣喜与”襟抱难开”的孤寂相对,写对友人执政的期待。”去鹢催”之语,既显严武赴任急切,亦含自身无人可诉的悲凉,较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更显沉郁。
赏析
- 情感交织
(1)”喜故人”与”思会面”构成情绪主线,近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
(2)”终日待”的疑惑与”隔年回”的释然相映,似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 意象经营
(1)”啼莺合”写春日送别,”去鹢催”状行色匆匆,类温庭筠”鸡声茅店月”。
(2)”旌节”象征权力,”襟抱”喻指抱负,近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 炼字精警
(1)”怪”字写不解,”知”字显恍然,较白居易”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更富过程感。
(2)”向谁开”三字力透纸背,如辛弃疾”无人会,登临意”的孤愤。
评价
- 当世评点
严武评:”五十六字中有《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之思。” -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更见士人相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