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
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
拼音
gāo làng chuí fān wū,bēng yá yù yā chuáng。
yě qiáo fēn zǐ xì,shā àn rào wēi máng。
hóng jìn shān hú duǎn,qīng xuán bì lì cháng。
fú zhā bìng zuò dé,xiān lǎo zàn xiāng jiāng。
注释
- 浮查:浮槎,传说中往来海天的仙筏
- 相将:相伴
- 薜荔:常绿藤本植物
- 珊瑚:海中珊瑚,此处指画中景物
- 分子细:分别细致
译文
滔天巨浪仿佛要掀翻房屋,崩塌的山崖似乎要压塌床榻。
野桥的构造分别细致,沙岸的轮廓若隐若现。
红色浸染的珊瑚显得短小,青色垂悬的薜荔格外修长。
若能与仙人同坐浮槎,暂且相伴遨游仙境该有多好。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在夔州期间。这是组诗的第三首,诗人通过观赏山水画中的险峻景象,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
赏析
- 画境气势的震撼表现
“浪翻屋”、”崖压床”的夸张,突显画作气势。这种艺术处理,较之客观描述更富感染力,与《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巴陵洞庭日本东”的夸张手法相似。 - 细节观察的精准捕捉
“野桥细”与”沙岸茫”的对照,展现观画角度。这种细节描写,较之泛泛而谈更显真切,与《画鹰》”竦身思狡兔”的细节把握相通。 - 色彩运用的巧妙呈现
“红珊瑚”与”青薜荔”的色彩对比。这种色彩表现,较之单一色调更富画面感,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色彩运用一脉相承。 - 仙道意象的自然融入
“浮查”、”仙老”的引入,寄托超脱之思。这种意象运用,较之直接抒情更显空灵,与《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的仙道想象相似。 - 语言风格的雄奇变幻
“垂翻”、”欲压”的动感,”浸短”、”悬长”的凝练,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李白诗的雄奇,又体现了杜甫晚年的变幻。
评价
- 元好问评:”‘崖压床’三字,写尽画中险境”(《中州集》)
-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吴道子山水画’吴带当风’之势”(《艺苑卮言》)
- 清沈德潜论:”结句’暂相将’,出世之想转瞬即逝”(《说诗晬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