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

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拼音

shuò fēng chuī guì shuǐ,shuò xuě yè fēn fēn。
àn dù nán lóu yuè,hán shēn běi zhǔ yún。
zhú xié chū jìn jiàn,zhōu zhòng jìng wú wén。
bù shí shān yīn dào,tīng jī gèng yì jūn。

注释

  1. 卢十四:杜甫友人卢岳,排行十四
  2. 桂水:漓江支流
  3. 北渚:北岸小洲
  4. 山阴:今浙江绍兴
  5. 听鸡:用祖逖闻鸡起舞典

译文

北风呼啸吹过桂江水面,夜雪纷飞落个不停。
月光悄悄掠过南楼,寒气笼罩北岸的云层。
斜照的烛光刚刚能看清近处,积雪的船只竟无半点声响。
虽然不认得去山阴的路,但闻鸡鸣更让我思念你这位故人。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从潭州(今长沙)漂泊衡州(今衡阳)途中。夜雪舟中,诗人怀念曾一起闻鸡起舞的友人卢岳。

赏析

  1. 冬夜景色的层次描写
    从”风吹水”到”雪纷纷”,从”月暗度”到”云寒深”,构建立体冬夜。这种空间描写,较之平面写景更富层次感,与《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的空间构建相似。
  2. 感官体验的细腻捕捉
    “烛斜见”的视觉与”舟重无声”的听觉对比。这种感官描写,较之单一感官更显真切,与《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的细腻观察相通。
  3. 典故运用的自然贴切
    “听鸡忆君”化用祖逖典故而不露痕迹。这种用典方式,较之直接引用更显自然,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典故运用一脉相承。
  4. 怀人情感的含蓄深沉
    “不识路”与”更忆君”的转折,深化思念。这种情感表达,较之直抒胸臆更显含蓄,与《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的怀人手法相似。
  5. 语言风格的简淡凝练
    “风催水”、”雪纷纷”的简淡,”烛斜见”、”舟重静”的凝练,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体现了杜甫晚年的简练。

评价

  1. 元好问评:”‘舟重无声’四字,写尽雪夜岑寂”(《中州集》)
  2. 明王世贞言:”子美此作,得柳宗元《江雪》孤寂之致”(《艺苑卮言》)
  3. 清沈德潜论:”结句’更忆君’,怀友之情见于言外”(《说诗晬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