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拼音
cǐ dào xī guī shùn,xī jiāo hú zhèng fán。
zhì jīn cán pò dǎn,yīng yǒu wèi zhāo hún。
jìn shì guī jīng yì,yí guān qǐ zhì zūn。
wú cái rì shuāi lǎo,zhù mǎ wàng qiān mén。
注释
- 至德二载:757年,安史之乱期间
- 金光门:长安外郭城西面中门
- 凤翔:唐肃宗行在所在地
- 胡:指安史叛军
- 移官:指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 千门:指皇宫
译文
当年我从此路投奔凤翔,长安西郊正遍布叛军。
至今想来仍心惊胆战,恐怕还有未招回的惊魂。
作为近臣本应留在京城,贬官外放岂是圣上本心?
自知无才又日渐衰老,停马回望巍峨的宫门。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从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诗人再次经过金光门时,回忆去年冒险投奔肃宗的经历,感慨仕途坎坷。
赏析
- 历史记忆的深刻再现
“胡正繁”三字浓缩安史之乱景象,与”残破胆”形成强烈心理反差。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较之全景式描写更显震撼力。 - 贬官心境的复杂呈现
“岂至尊”的委婉质疑,暗含对肃宗的不满。这种含蓄表达,较之直接抗议更显杜甫的政治智慧。 - 空间意象的精心构建
“金光门-西郊-千门”的空间序列,象征”忠而被贬”的人生轨迹。这种空间叙事,较之单纯抒情更富象征意义。 - 自我解嘲的艺术表达
“无才衰老”的自嘲,实为怀才不遇的愤懑。这种反语手法,继承《离骚》”謇吾法夫前修”的抒情传统。 - 语言风格的沉郁顿挫
“归顺”与”移官”的对比,”驻马”与”望千门”的顿挫,形成杜诗特有的节奏张力。
评价
- 宋·黄鹤:”‘应有未招魂’五字,写尽乱离人惊魂未定”(《补注杜诗》)
- 明·王嗣奭:”结句’望千门’,去国之情见于言外”(《杜臆》)
- 清·杨伦:”前半追昔,后半悲今,章法最密”(《杜诗镜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