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
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
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拼音
ān wěn gāo zhān shì,bīng gē jiǔ suǒ jū。
shí lái rú huàn dá,suì wǎn mò qíng shū。
tiān shàng duō hóng yàn,chí zhōng zú lǐ yú。
xiāng kàn guò bàn bǎi,bù jì yī xíng shū。
注释
- 高三十五:高适,排行三十五
- 詹事:太子詹事,高适时任此职
- 索居:独居
- 鸿雁:喻书信
- 鲤鱼:典出古乐府,指书信
译文
安稳啊高詹事,战乱中你独居已久。
时运来时官位显达,年岁已晚莫让情谊生疏。
天上鸿雁往来众多,池中鲤鱼也足够传递书信。
我们相识已过五十岁,为何不寄来一封书信?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期间。时高适在长安任太子詹事,诗人寄诗表达对老友的思念和轻微责备。
赏析
- 友情表达的独特角度
以责备口吻写思念,”不寄一行书”的反语,较之直接抒情更显交情深厚。这种表达方式,与《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的直抒胸臆形成对比。 - 战乱背景的巧妙暗示
“兵戈久索居”五字,既写高适处境,又暗含时代特征。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杜甫”以小事入诗史”的特长。 - 双关意象的精心运用
“鸿雁”、”鲤鱼”既是自然景物,又暗指书信往来。这种双关运用,较之直接用典更显含蓄,体现晚年诗艺的成熟。 - 人生感慨的深沉表达
“相看过半百”的年龄提示,突显乱世中老友的珍贵。这种生命意识的流露,与《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感慨一脉相承。 - 语言风格的简淡自然
“安稳”、”莫疏”等口语化表达,褪去早年的华丽,展现晚年返璞归真的语言境界。
评价
- 宋·刘辰翁:”‘不寄一行书’五字,写尽老友相责之妙”(《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 明·王嗣奭:”子美寄高诗,此篇最见真率”(《杜臆》)
- 清·仇兆鳌:”后四句淡而有味,得陶诗神韵”(《杜诗详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