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其五

杜甫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拼音

nán shǐ yí tiān mǎ,yóu lái wàn pǐ qiáng。
fú yún lián zhèn mò,qiū cǎo biàn shān zhǎng。
wén shuō zhēn lóng zhǒng,réng cán lǎo sù shuāng。
āi míng sī zhàn dòu,jiǒng lì xiàng cāng cāng。

注释

  1. 秦州:今甘肃天水
  2. 南使:指汉代西域使者
  3. 天马:西域良马
  4. 骕骦:良马名
  5. 龙种:指天马

译文

南方使者带回的西域天马,向来以万匹雄壮著称。
如今如浮云般在战阵中消失,只剩秋草长满山岗。
听说真正的龙种天马,仅存这匹衰老的骕骦。
它哀鸣着渴望战斗,孤独地挺立遥望苍天。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期间。诗人借咏天马,抒发了对盛唐武功衰落的感慨。

赏析

  1. 盛衰对比的强烈反差
    “万匹强”与”老骕骦”的今昔对比,突显国力衰落。这种历史视角,较之单纯咏物更显深刻,与《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的今昔对比相似。
  2. 战马意象的象征意义
    “哀鸣思战斗”的老马,象征志士仁人的悲愤。这种象征手法,较之直接议论更富艺术性,与《房兵曹胡马》的骏马意象形成对照。
  3. 空间描写的层次递进
    从”浮云阵没”的虚写到”秋草山长”的实景,再到”迥立苍苍”的特写。这种空间处理,体现杜甫”咫尺万里”的构图能力。
  4. 语言风格的沉雄悲壮
    “万匹强”的雄浑,”老骕骦”的悲凉,形成独特的语言张力。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汉魏风骨,又体现了乱世诗风。
  5. 结句的余韵悠长
    “向苍苍”的开放式结尾,留下无限遐想。这种含蓄表达,较之直接抒情更显功力,与《登高》”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结句相似。

评价

  1. 宋·刘辰翁:”‘哀鸣’二字,写尽老马烈士之心”(《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2. 明·王嗣奭:”借天马写国势,得《小雅》遗音”(《杜臆》)
  3. 清·仇兆鳌:”结句苍茫无际,神似屈子《离骚》”(《杜诗详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