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拼音
qín zhōu chéng běi sì,chuán shì wěi xiāo gōng。
tái xiǎn shān mén gǔ,dān qīng yě diàn kōng。
yuè míng chuí yè lù,yún zhú dù xī fēng。
qīng wèi wú qíng jí,chóu shí dú xiàng dōng。
注释
- 隗嚣:东汉初年割据陇右的军阀
- 丹青:指宫殿彩绘
- 清渭:渭河,流经长安
译文
秦州城北的寺庙,相传是隗嚣的旧宫。
长满苔藓的山门古老斑驳,彩绘剥落的野殿空寂无人。
明月照耀着叶尖垂落的露珠,流云追逐着渡过溪涧的夜风。
清澈的渭水最是无情,在我愁苦时独自向东流向长安。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期间。诗人借咏隗嚣宫遗迹,抒发了对长安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
- 历史遗迹的沧桑呈现
“苔藓古”与”野殿空”的描写,突显盛衰无常。这种历史感怀,较之单纯写景更显厚重,与《咏怀古迹》组诗的怀古视角相似。 - 自然意象的精细刻画
“垂叶露”与”渡溪风”的动态捕捉,展现秋夜清冷。这种自然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富诗意,与《月夜》”清辉玉臂寒”的细腻观察相通。 - 情感投射的巧妙运用
“清渭无情”的拟人,暗含思京之痛。这种移情手法,较之直接抒情更显含蓄,与《春望》”感时花溅泪”的表现方式一脉相承。 - 语言风格的沉郁苍劲
“山门古”、”野殿空”的简练,”独向东”三字的顿挫,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汉魏风骨,又体现了边塞诗风的苍凉。 - 结构布局的严谨有序
前四句写古迹,后四句写夜景,末句点明愁思。这种章法,体现杜甫五律”起承转合”的经典结构。
评价
- 宋·刘辰翁:”‘独向东’三字,写尽去国孤臣之泪”(《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 明·王嗣奭:”后四句景中含情,得《黍离》遗响”(《杜臆》)
- 清·仇兆鳌:”结句不言愁而愁自见,此法最妙”(《杜诗详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