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二

杜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拼音

chù chù qīng jiāng dài bái pín,gù yuán yóu dé jiàn cán chūn。
xuě shān chì hòu wú bīng mǎ,jǐn lǐ féng yíng yǒu zhǔ rén。
xiū guài ér tóng yán sú kè,bù jiào é yā nǎo bǐ lín。
xí chí wèi jué fēng liú jìn,kuàng fù jīng zhōu shǎng gēng xīn。

注释

  1. 雪山​​:指岷山(《元和郡县志》”岷山积雪,终年不消”),代指蜀地边防。
  2. ​​习池​​:襄阳名胜(《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每出嬉游,多之习家池”),喻草堂雅集。
  3. ​​荆州​​:借指严武(曾任荆南节度使),此处赞其风雅不让古人。

译文

沿途青江处处漂着白蘋,
回到故园还能赶上残春。
雪山哨所不见兵马戒备,
锦里街头已有主人相迎。
莫怪孩童引来俗客,
别让鹅鸭惊扰四邻。
习池的风流未曾消尽——
何况您这荆州名士更添新的雅兴!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712-770)返成都途中继寄严武。诗人以”雪山无警”的太平与”锦里逢迎”的温情相对,写归家之喜。”习池风流”之喻,既显严武雅量,亦含对草堂生活的期待,较王维”襄阳好风日”更显时代气息。

赏析

  1. 家国映照​​
    (1)”无兵马”写边境安定,”有主人”状归家温馨,近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
    (2)”儿童延客”的乡俗与”鹅鸭比邻”的谐趣相映,似范成大”童孙未解供耕织”。
  2. ​​用典新解​​
    (1)”习池”典暗将严武比山简,”荆州”赞语更进一层,类李白”吾爱孟夫子”。
    (2)”赏更新”三字既赞严武新政,又期文化复兴,近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
  3. ​​炼字精警​​
    (1)”带”字写蘋随江流,”恼”字状禽鸟喧闹,较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更富动感。
    (2)”未觉”与”况复”递进转折,如李商隐”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含蓄。

评价

  1. 当世评点​​
    严武评:”‘风流尽’三字,翻尽《世说》名士案。”(《严武集》)
  2.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孟浩然《过故人庄》更见乱后归家之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