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杜甫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拼音

zhōu tú lǐng tóng gǔ,yì dào chū liú shā。
jiàng lǔ jiān qiān zhàng,jū rén yǒu wàn jiā。
mǎ jiāo zhū hàn luò,hú wǔ bái tí xié。
nián shào lín táo zǐ,xī lái yì zì kuā。

注释

  1. 同谷:今甘肃成县
  2. 流沙:泛指西北沙漠
  3. 白题:胡人舞蹈时头戴的白色饰物
  4. 临洮:今甘肃岷县

译文

秦州版图包含同谷,驿道直通西北沙漠。
归降的胡人帐篷数以千计,定居的百姓人家超过万户。
骏马奔腾红色汗珠滴落,胡人舞蹈白色头饰倾斜。
那来自临洮的年轻儿郎,从西边来也自夸勇武。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期间。诗中描绘了秦州作为西北重镇的多民族交融景象,反映了唐代边疆的独特风貌。

赏析

  1. 边疆风貌的生动记录
    “千帐”与”万家”的数字对比,展现民族共居。这种社会描写,较之单纯抒情更显史诗性,与《兵车行》的纪实风格相似。
  2. 动态场景的传神刻画
    “朱汗落”与”白题斜”的细节,活化胡汉交融。这种场景描写,较之静态写景更富生命力,体现杜甫”以诗存史”的特长。
  3. 文化交融的客观呈现
    “胡舞”意象的引入,不带偏见地记录异域文化。这种开放态度,较之边塞诗的常见征战主题更显独特。
  4. 语言风格的雄健明快
    “马骄”、”胡舞”的动感,”自夸”二字的鲜活,形成独特的边塞诗风。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高适、岑参的雄浑,又保持了杜甫的写实。
  5. 结构布局的疏密有致
    前四句宏观写边疆概况,后四句微观写人物活动。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体现杜甫驾驭长篇的功力。

评价

  1. 宋·黄鹤:”‘千帐”万家’四字,写尽秦州盛况”(《补注杜诗》)
  2. 明·王嗣奭:”子美此作,得高适《营州歌》边塞之致”(《杜臆》)
  3. 清·杨伦:”结句’自夸’,写尽少年豪气”(《杜诗镜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