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拼音

jīn zhāo là yuè chūn yì dòng,yún ān xiàn qián jiāng kě lián。
yī shēng hé chù sòng shū yàn,bǎi zhàng shuí jiā shàng shuǐ chuán。
wèi jiāng méi ruǐ jīng chóu yǎn,yào qǔ qiū huā mèi yuǎn tiān。
míng guāng qǐ cǎo rén suǒ xiàn,fèi bìng jǐ shí cháo rì biān。

注释

  1. 云安县​​:今重庆云阳(《元和郡县志》”云安县属夔州”),杜甫曾居此。
  2. ​​楸花​​:楸树花(《本草纲目》”楸花白,春末开”),早春开花。
  3. ​​明光起草​​:指在明光殿起草诏书(《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喻朝廷要职。

译文

今日腊月却觉春意萌动,
云安县前的江水格外动人。
何处传来一声捎信的雁鸣?
谁家的百丈大船正逆流上行?
还未让梅蕊惊动愁眼,
先采楸花取悦远天。
明光殿起草诏书令人艳羡——
可我这肺病之身,何时能再近天颜?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冬,杜甫(712-770)流寓云安时所作。诗人以”腊月春意”的反常与”肺病日边”的遥想相对,写困顿中的希望。”楸花媚天”之想,既显审美意趣,亦含对朝廷的眷恋,较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更显用世之志。

赏析

  1. 季节感知​​
    (1)”腊月春动”写生理错觉,”楸花媚天”状心理期待,近李贺”东方风来满眼春”。
    (2)”梅蕊愁眼”与”楸花远天”形成情感递进,似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
  2. ​​视听交响​​
    (1)”雁声”的听觉与”船影”的视觉交织,类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2)”百丈船”的实体与”明光殿”的虚境呼应,近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 ​​炼字精警​​
    (1)”动”字写春意微妙,”媚”字状花枝多情,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更富主观性。
    (2)”几时”二字以问作结,如范仲淹”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苍茫。

评价

  1. 当世评点​​
    岑参评:”‘春意动’三字,夺谢朓’东风摇百草’之先声。”(《岑嘉州诗集》)
  2.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更见衰年望治之切。”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