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

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拼音

jí kàn yàn zi rù shān fēi,qǐ yǒu huáng lí lì cuì wēi。
duǎn duǎn táo huā lín shuǐ àn,qīng qīng liǔ xù diǎn rén yī。
chūn lái zhǔn nǐ kāi huái jiǔ,lǎo qù qīn zhī jiàn miàn xī。
tā rì yī bēi nán qiáng jìn,zhòng jiē jīn lì gù shān wéi。

注释

  1. 山扉​​:山居柴门(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指杜甫云安居所。
  2. ​​准拟​​:本打算(白居易《不准拟》”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此处指春日计划。
  3. ​​故山违​​:违背归乡之愿(《诗经·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指未能返乡。

译文

眼见燕子飞入山居柴门,
哪还有黄鹂穿梭青翠山峦。
短短桃花缀满水岸,
轻轻柳絮沾惹人衣。
原想春来可纵情开怀,
奈何老来故交相见日稀。
他日连一杯酒也难强饮——
只能再三叹息筋力衰颓,故园难归!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冬,杜甫(712-770)流寓云安时所作。诗人以”燕子桃花”的春景与”筋力故违”的衰老相对,写暮年逢春的悲欣。”柳絮沾衣”之景,既显春意盎然,亦含身世飘零之叹,较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更显沉郁。

赏析

  1. 春景反衬​​
    (1)”燕子山扉”的热闹与”黄鹂不见”的缺失对照,近杜甫”感时花溅泪”。
    (2)”桃花柳絮”的鲜活与”亲知稀见”的孤寂并存,似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2. ​​身体书写​​
    (1)”开怀久”的愿望与”一杯难进”的现实冲突,类白居易”病眼昏夜坐”。
    (2)”筋力违”三字浓缩衰老无奈,近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炼字精警​​
    (1)”短短”状桃花之密,”轻轻”写柳絮之柔,较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更富质感。
    (2)”重嗟”叠用叹词,如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情感强化。

评价

  1. 当世评点​​
    元结评:”‘筋力违’三字,道尽天下游子之痛。”(《元次山集》)
  2.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更见老病逢春之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