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
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拼音
shuāi yán gān píng jì,yōu shì gòng gāo wò。
niǎo xià zhú gēn xíng,guī kāi píng yè guò。
nián huāng jiǔ jià fá,rì bìng yuán shū kè。
yóu zhuó gān quán gē,gē cháng jī zūn pò。
注释
- 屏迹:隐居
- 幽事:幽居之事
- 并:合并
- 课:食用
- 击樽:敲击酒樽
译文
衰老的容颜甘心隐居,幽居的生活可供高卧。
鸟儿在竹根下行走,乌龟拨开浮萍游过。
荒年酒价昂贵难买,每日只能以园中蔬菜为食。
依然酌饮甘泉放声高歌,歌声太长竟把酒樽敲破。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诗中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和苦中作乐的豁达。
赏析
- 隐居心态的真实呈现
“甘屏迹”三字,道尽自愿隐居的决心。这种心态描写,较之被迫隐居的表述更显坦然,与《江村》的闲适心境相似。 - 自然观察的趣味捕捉
“鸟行竹根”与”龟开萍叶”的细节。这种微观视角,较之宏大叙事更富生活情趣,体现杜甫对自然的热爱。 - 贫困生活的诗意转化
“酒价乏”与”园蔬课”的困境,因”甘泉歌”而升华。这种艺术处理,较之单纯诉苦更显境界,反映杜甫的乐观精神。 - 行为意象的深刻象征
“击樽破”的放达,象征精神自由。这种意象运用,较之直接言志更富艺术性,与《饮中八仙歌》的狂放形象相通。 - 语言风格的豪放自然
“甘泉歌”的洒脱,”击樽破”的狂放,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李白的豪放,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郁底色。
评价
- 宋·黄鹤:”‘击樽破’三字,写尽疏狂真态”(《补注杜诗》)
- 明·王嗣奭:”后四句似颓唐,实见真率”(《杜臆》)
- 清·杨伦:”结句’樽破’,非真破,乃忘形尔”(《杜诗镜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