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其一

杜甫

病枕依茅栋,荒锄净果林。
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
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

拼音

bìng zhěn yī máo dòng,huāng chú jìng guǒ lín。
bèi táng zī pì yuǎn,zài yě xìng qīng shēn。
shān zhì fáng qiú dí,jiāng yuán yīng dú yín。
xiè yún gāo bù qù,yǐn jī yì wú xīn。

注释

  1. 茅栋:茅屋
  2. 资:借助
  3. 泄云:飘散的云
  4. 隐几:靠着几案

译文

病中倚靠着茅屋的梁柱,用钝锄清理荒芜的果林。
屋后堂院因偏僻而更显幽远,身处野外更觉清兴深沉。
山中的野鸡警惕着可能的敌人,江边的猿猴应该正在独自吟啸。
飘散的云朵在高空凝滞不去,我靠着几案也无意做什么。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在成都草堂养病期间。诗中描写了诗人病中隐居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感悟。

赏析

  1. 病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病枕依茅栋”的描写,展现带病劳作的状态。这种生活记录,较之刻意回避更显真实,与《病橘》的带病观察相似。
  2. 隐居环境的层次展现
    从”茅栋”到”果林”,从”背堂”到”在野”,构建立体空间。这种环境描写,较之平面叙述更富层次感,体现杜甫的空间把握能力。
  3. 自然意象的深刻象征
    “山雉防敌”与”江猿独吟”的意象,暗喻诗人处境。这种象征手法,较之直接抒情更显含蓄,与《孤雁》的孤独意象一脉相承。
  4. 物我交融的禅意境界
    “泄云不去”与”隐几无心”的呼应,达到物我两忘。这种意境营造,较之明确抒情更显深远,反映杜甫晚年的思想境界。
  5. 语言风格的简淡空灵
    “净果林”、”兴清深”的简淡,”高不去”、”亦无心”的空灵,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王维的禅意,又带有杜甫特有的生活质感。

评价

  1. 宋·刘辰翁:”‘隐几无心’四字,写尽病中真境”(《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2. 明·王嗣奭:”后四句入禅理,非强作解人语”(《杜臆》)
  3. 清·仇兆鳌:”结句’亦无心’,见随遇而安之致”(《杜诗详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