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其二

杜甫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
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拼音

zhòng hè shēng hán zǎo,cháng lín juǎn wù qí。
qīng chóng xuán jiù rì,zhū guǒ luò fēng ní。
báo sú fáng rén miàn,quán shēn xué 《mǎ tí》。
yín shī zuò huí shǒu,suí yì gé jīn dī。

注释

  1. 小竖:童仆
  2. 鉏斫:锄砍
  3. 《马蹄》:《庄子》篇名,主张返归自然
  4. 葛巾:葛布头巾

译文

群山沟壑早早生出寒意,连绵树林间晨雾均匀弥漫。
青虫悬丝向着日光攀爬,红熟的果实坠落封存泥土。
浅薄的世道需提防人心,全身而退要学《马蹄》篇的道理。
吟诗时坐着回头望去,随意地低下葛布头巾。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秋,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诗人让童仆整理果林后,移床赏景,表达了避世隐居的生活态度。

赏析

  1. 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
    “青虫悬日”与”朱果落泥”的细节描写。这种微观视角,较之宏大叙事更显生活情趣,体现杜甫对自然的热爱。
  2. 避世哲学的明确表达
    “学《马蹄》”的用典,表明返璞归真之志。这种思想表达,较之含蓄暗示更显决心,反映杜甫晚年的生活选择。
  3. 行为意象的闲适呈现
    “吟诗回首”与”葛巾低”的举止描写。这种生活细节,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与《江村》的闲适描写相似。
  4. 语言风格的简淡自然
    “生寒早”、”卷雾齐”的白描,”防人面”、”学马蹄”的直白,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带有杜甫特有的生活气息。
  5. 结构布局的动静相生
    前四句写静景,后四句写动态,形成和谐统一。这种结构处理,较之单一描写更显丰富,体现杜甫的艺术匠心。

评价

  1. 宋·黄鹤:”‘青虫”朱果’四字,写尽林间野趣”(《补注杜诗》)
  2. 明·王嗣奭:”学《马蹄》语,见子美晚年真趣”(《杜臆》)
  3. 清·杨伦:”结句’葛巾低’,非疏懒,乃真率也”(《杜诗镜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