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拼音
qiū shù xīn xiāng yǐ diào jī,zhǎn xīn huā ruǐ wèi yīng fēi。
bù rú zuì lǐ fēng chuī jìn,kě rěn xǐng shí yǔ dǎ xī。
注释
- 钓矶:钓鱼的石台
- 斩新:崭新
- 未应飞:还不该凋落
译文
楸树芬芳依傍着钓鱼石台,崭新的花蕊本不该凋零飘飞。
不如让我醉时被风吹落殆尽,怎忍心清醒时看它被雨打稀疏。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春,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诗人借楸花的命运,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痛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 自然意象的深刻象征
“楸花”意象象征美好而脆弱的事物。这种象征手法,较之直接抒情更富艺术性,与《江畔独步寻花》的花意象运用相似。 - 情感表达的层次递进
从”未应飞”的惋惜,到”醉里吹尽”的无奈,再到”醒时雨打”的痛心。这种情感处理,较之平面抒发更显深度,体现杜甫抒情的细腻。 - 时间对比的艺术处理
“醉里”与”醒时”的对比,强化生命体验。这种时间意识,较之单一描写更显张力,与《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的生命感慨相通。 - 语言风格的婉转深沉
“不如”、”可忍”的转折,”馨香”与”雨打”的对照,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楚辞》的婉约传统,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郁。 - 结构布局的起承转合
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末句反问点题。这种章法,体现七绝”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评价
- 宋·刘辰翁:”‘可忍’二字,写尽惜花人肝肠”(《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 明·王嗣奭:”后二句转出无限悲凉,得屈子《离骚》遗意”(《杜臆》)
- 清·仇兆鳌:”结句’雨打稀’,不言愁而愁自见”(《杜诗详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