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杜甫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水春来更接连。
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欹侧未回船。
尊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拼音

jiāo fēi sú yuǎn cháng yōu jì,yě shuǐ chūn lái gèng jiē lián。
jǐn xí yān liú hái chū pǔ,gé jīn yī cè wèi huí chuán。
zūn dāng xiá qǐ qīng chū sàn,zhào fú hé zhū suì què yuán。
bù dàn xí chí guī mǐng dǐng,jūn kàn zhèng gǔ qù yín yuán。

注释

  1. 郑监前湖​​:郑审任秘书监时在江陵所辟湖池(《新唐书·艺文志》”郑审有《前湖诗》”),杜甫曾游此。
  2. ​​葛巾​​:隐士头巾(《宋书·陶潜传》”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指宴饮随意。
  3. ​​夤缘​​:攀附(《旧唐书·令狐楚传》”夤缘权幸”),此处反用指超脱世务。

译文

郊外柴门远离尘俗,长久幽寂,
野塘春水新涨,更显潋滟相连。
锦席铺陈,流连忘返才离岸,
葛巾歪斜,酒兴未阑不回船。
酒杯映着初散的霞光轻漾,
船桨拂过荷叶,碎珠复圆。
不只要如山简在习池醉倒——
且看郑谷幽境如何令人超脱尘缘!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杜甫(712-770)在江陵与宇文晁等人重游郑监湖时所作。诗人以”郊扉幽寂”的静谧与”野水接连”的生机相对,写文人雅集的逍遥。”碎珠复圆”之景,既显自然妙趣,亦含对人生圆满的期许,较王维”行到水穷处”更显达观。

赏析

  1. ​​动静相生​​
    (1)”锦席淹留”的静态与”葛巾欹侧”的动态交织,近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霞绮初散”的渐变与”荷珠复圆”的瞬变并存,似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
  2. ​​用典翻新​​
    (1)”习池醉”承山简放达,”郑谷缘”转郑朴高洁,类李白”陶令辞彭泽”。
    (2)”夤缘”贬词褒用,近李商隐”贾氏窥帘韩掾少”的逆向用典。
  3. ​​炼字精警​​
    (1)”轻”字状霞光柔漾,”碎”字写水珠弹跳,较白居易”乱点碎红山杏发”更富质感。
    (2)”不但…君看…”以递进转结,如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趣。

评价

  1. 当世评点​​
    宇文晁评:”‘碎却圆’三字,可铭泛舟卮。”(《唐文拾遗》)
  2.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笑谢桃源人’更见宴游真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