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荅二绝·其一

杜甫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拼音

yǔ yìng xíng gōng rǔ zèng shī,yuán róng kěn fù yě rén qī。
jiāng biān lǎo bìng suī wú lì,qiáng nǐ qíng tiān lǐ diào sī。

注释

  1. 行宫:皇帝出行时的住所
  2. 元戎:主帅,指严武
  3. 野人:杜甫自称
  4. 理钓丝:整理钓具

译文

蒙您在雨中行宫赠诗相忆,
将军竟不嫌弃我这乡野之人的邀约。
江边老朽虽已病弱无力,
仍要强撑精神等天晴整理钓竿相迎。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期间。严武时任剑南节度使,雨中赠诗杜甫,此为杜甫的答诗,表达了对友人厚意的感激和病中相见的期待。

赏析

  1. 友情互动的真挚记录
    “辱赠诗”与”赴野人期”的对应,展现平等友情。这种情感表达,较之客套应酬更显真诚,与《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的唱和相似。
  2. 病中坚持的细节刻画
    “强理钓丝”的描写,突显珍重之意。这种细节处理,较之泛泛而言更显真切,体现杜甫”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笔力。
  3. 身份反差的巧妙平衡
    “元戎”与”野人”的称谓对比,不卑不亢。这种身份处理,较之刻意回避更显自然,反映杜甫的人格尊严。
  4. 语言风格的含蓄典雅
    “辱赠”的谦逊,”强拟”的坚持,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诗经》”温柔敦厚”的传统,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郁。
  5.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二句写赠诗,后二句拟回应。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杜甫”咫尺万里”的构思能力。

评价

  1. 宋·刘辰翁:”‘强理钓丝’四字,写尽病中人情”(《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2. 明·王嗣奭:”后二句淡而有味,见交谊真处”(《杜臆》)
  3. 清·仇兆鳌:”结句’理钓丝’,不赴而赴之意见于言外”(《杜诗详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