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拼音
hé rì yǔ qíng yún chū xī,bái shā qīng shí xiān wú ní。
zhǐ xū fá zhú kāi huāng jìng,yǐ zhàng chuān huā tīng mǎ sī。
注释
- 先无泥:雨后泥土被冲刷干净
- 伐竹开径:砍竹子开辟小路
- 马嘶:指严武车马到来的声音
译文
何时雨过天晴云出溪谷,
让白沙青石重现洁净?
只需砍竹开辟一条荒径,
我便可拄着拐杖穿过花丛,静候您车马的声音。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期间。这是杜甫答谢严武赠诗的第二首,描绘了期待友人来访的田园景象。
赏析
- 自然景象的清新描绘
“白沙青石”的明净意象,营造雨后清新。这种景物描写,较之华丽辞藻更显自然,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明快相似。 - 期待之情的含蓄表达
“听马嘶”的细节,暗含盼友之意。这种情感表达,较之直抒胸臆更显隽永,与《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期待相通。 - 隐居生活的诗意呈现
“伐竹开径”的动作,展现田园真趣。这种生活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实,体现杜甫对隐居生活的适应。 - 语言风格的明快自然
“先无泥”的口语化,”穿花”的灵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带有杜甫特有的生活气息。 -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二句写虚景期待,后二句写实景准备。这种虚实处理,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杜甫的艺术匠心。
评价
- 宋·刘辰翁:”‘听马嘶’三字,写尽待客真情”(《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 明·王嗣奭:”子美此作,得王维《山中》清远之致”(《杜臆》)
- 清·杨伦:”结句’穿花听马嘶’,田园真趣见于言外”(《杜诗镜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