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其一

杜甫

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
秋风袅袅吹江汉,只在他乡何处人。

拼音

yún lǐ bù wén shuāng yàn guò,zhǎng zhōng tān jiàn yī zhū xīn。
qiū fēng niǎo niǎo chuī jiāng hàn,zhǐ zài tā xiāng hé chù rén。

注释

  1. 汉中王:李瑀,唐玄宗之侄
  2. 一珠新:指汉中王新得贵子
  3. 江汉:长江和汉水,指杜甫漂泊之地

译文

云中不见双雁飞过传信,
却欣喜看到您掌上新得的明珠。
秋风轻轻吹拂着江汉水面,
我这他乡游子又漂泊在何处?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杜甫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期间。时汉中王李瑀新得贵子,杜甫以此诗相贺,同时抒发漂泊之感。

赏析

  1. 贺喜与自伤的双重情感
    “贪见一珠新”的贺喜与”他乡何处”的漂泊形成对比。这种情感处理,较之单一抒情更显复杂,与《月夜忆舍弟》的悲喜交织相似。
  2. 空间意象的强烈反差
    “掌中珠”的微小与”江汉”的辽阔形成对照。这种空间设置,较之平面描写更富张力,突显诗人漂泊的孤寂。
  3. 季节氛围的巧妙烘托
    “秋风袅袅”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渲染愁思。这种环境描写,较之直接抒情更富感染力,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意相通。
  4. 语言风格的含蓄深沉
    “不闻”与”贪见”的转折,”何处人”的设问,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的委婉,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郁。
  5. 结构布局的今昔交织
    前二句写眼前事,后二句转自身境遇。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显艺术性,体现杜甫”即小见大”的构思能力。

评价

  1. 宋·刘辰翁:”‘贪见一珠新’五字,写尽乱世人情”(《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2. 明·王嗣奭:”后二句不言愁而愁自见,得《国风》含蓄之致”(《杜臆》)
  3. 清·仇兆鳌:”结句’何处人’,漂泊之感溢于言表”(《杜诗详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