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其二

杜甫

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杳杳东山携汉妓,泠泠修竹待王归。

拼音

xiè ān zhōu jí fēng hái qǐ,liáng yuàn chí tái xuě yù fēi。
yǎo yǎo dōng shān xié hàn jì,líng líng xiū zhú dài wáng guī。

注释

  1. 谢安:东晋名臣,善泛舟
  2. 梁苑:西汉梁孝王的园林
  3. 东山:谢安隐居地
  4. 汉妓:指歌女
  5. 王归:汉中王从蓬州归来

译文

像谢安泛舟般风云再起雄心未老,
似梁园赏雪时池台间碎玉纷飞。
遥想当年东山携妓的潇洒岁月,
如今唯有幽竹冷清等待王爷归来。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冬,杜甫在梓州期间。时汉中王李瑀被贬蓬州,杜甫借谢安典故寄诗慰藉,表达对友人复起的期待。

赏析

  1. 历史典故的巧妙化用
    “谢安舟楫”与”梁苑池台”的典故并置。这种用典方式,较之单一引用更显厚重,与《咏怀古迹》的用典艺术相似。
  2. 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
    “雪欲飞”的虚写与”修竹待”的实景结合。这种艺术处理,较之单纯写实更富想象力,体现杜甫”虚实互见”的创作特点。
  3. 期待之情的含蓄表达
    “待王归”三字,暗含政治期盼。这种情感表达,较之直接议论更显深沉,与《奉赠严公入朝》的期待相通。
  4. 语言风格的清丽典雅
    “杳杳”与”泠泠”的叠词运用,”风还起”的动态描写,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六朝诗的清丽,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郁。
  5. 结构布局的今昔交织
    前二句写历史典故,后二句转现实场景。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显深度,体现杜甫”思接千载”的历史意识。

评价

  1. 宋·黄鹤:”‘待王归’三字,写尽患难交情”(《补注杜诗》)
  2. 明·王嗣奭:”后二句清空如话,得王维辋川绝句神韵”(《杜臆》)
  3. 清·杨伦:”结句’修竹待归’,不怨而怨见于言外”(《杜诗镜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