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到房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
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拼音
mèn dào fáng gōng chí shuǐ tóu,zuò féng yáng zǐ zhèn dōng zhōu。
què xiàng qīng xī bù xiāng jiàn,huí chuán yīng zǎi ā róng yóu。
注释
- 房公池:房琯开凿的池塘
- 杨子:指杨梓州
- 阿戎:指杜甫之子宗武(小名阿戎)
译文
烦闷时来到房公池畔,
恰遇您这位东州长官。
为何到了青溪却不相见?
回船时该载上我家阿戎同游。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阆州(今四川阆中)期间。诗人偶遇梓州刺史杨某,戏作此诗表达未能同游的遗憾和对亲子之乐的向往。
赏析
- 生活场景的生动记录
“房公池畔”的偶遇细节。这种生活描写,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与《江畔独步寻花》的即景之作相似。 - 亲子之情的自然流露
“载阿戎游”的温馨设想。这种情感表达,较之刻意抒情更显真挚,是杜诗中少见的轻松笔调。 - 语言风格的明快自然
“不相见”的口语化,”应载”的期待感,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带有杜甫特有的生活气息。 -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二句写实景偶遇,后二句转虚拟邀约。这种虚实处理,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杜甫”即小见大”的构思能力。 - 情感表达的含蓄幽默
“却不相见”的嗔怪暗含友情。这种含蓄表达,较之直白陈述更显情谊,与《赠花卿》的戏谑风格相通。
评价
- 宋·黄鹤:”‘载阿戎游’四字,写尽老杜舐犊之情”(《补注杜诗》)
- 明·王嗣奭:”此等小诗,最见子美真趣”(《杜臆》)
- 清·杨伦:”结句活泼,得右丞(王维)三昧”(《杜诗镜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