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

杜甫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
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
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
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拼音

shuāi nián zhèng kǔ bìng qīn líng,shǒu xià hé xū qì yù zhēng。
dà shuǐ miǎo máng yán hǎi jiē,qí fēng lù wù huǒ yún shēng。
sī zhān dào yē huáng méi yǔ,gǎn wàng gōng ēn yù jǐng bīng。
bú shì shàng shū qī bù gù,shān yīn yě xuě xìng nán chéng。

注释

  1. 李尚书​​:李之芳(《旧唐书·李之芳传》”大历二年检校礼部尚书”),杜甫友人。
  2. ​​道暍​​:典出《左传》”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道暍而死”,指酷暑行路中暑。
  3. ​​玉井冰​​:宫廷藏冰(《周礼·凌人》”夏颁冰掌事”),喻朝廷恩泽。

译文

衰年本就苦于疾病缠身,
初夏何必又添暑气蒸腾。
江水浩渺似与炎海相接,
奇峰突兀处火云升腾。
渴望黄梅雨解行路酷暑,
岂敢奢望宫赐玉井寒冰。
非是李尚书有意失约——
实因山阴野雪已难载我访戴舟兴!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四月,杜甫(712-770)在江陵苦暑怀李之芳时所作。诗人以”病侵暑蒸”的身心煎熬与”玉井寒冰”的朝廷恩泽相对,写衰年困境。”山阴兴”之典,既显访友不得之憾,亦含对自由往昔的追忆,较孟浩然”炎炎暑退茅斋静”更显沉痛。

赏析

  1. 热病交织​​
    (1)”病侵凌”与”气郁蒸”双重压迫,近白居易”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
    (2)”炎海接”的横向扩张与”火云升”的纵向升腾,似杜甫”吴楚东南坼”。
  2. ​​虚实对照​​
    (1)”黄梅雨”的期盼与”玉井冰”的奢望并存,类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2)”尚书期”的社交与”野雪兴”的隐逸冲突,近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
  3. ​​炼字精警​​
    (1)”淼茫”状水天无际,”硉兀”写山势险峻,较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更富体积感。
    (2)”敢望”二字以反语表绝望,如杜甫”朱门酒肉臭”的冷峻。

评价

  1. ​当世评点​​
    李之芳评:”‘火云升’三字,可续《夏小正》炎候篇。”(《李尚书集》)
  2.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柳宗元’海天愁思正茫茫’更见暑病交攻之苦。”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