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拼音
huáng hé xī àn shì wú shǔ,yù xū gōng jǐ jiā wú sù。
yuàn qū zhòng shù dài jūn wáng,hùn yī chē shū qì jīn yù。
注释
- 吾蜀:指蜀地
- 混一车书:指国家统一
- 弃金玉:放弃奢华生活
译文
黄河西岸那边是我的蜀地故乡,
想要供给朝廷却家中无粮。
但愿能率领百姓拥戴君王,
实现天下一统,抛弃那些金玉奢靡。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在阆州期间。诗人面对战乱后的民生凋敝,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民安居的政治理想。
赏析
- 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
“家无粟”与”戴君王”的对比。这种情感处理,较之单纯抒情更显崇高,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 政治理想的明确宣示
“混一车书”的用典,展现统一志向。这种政治表达,较之隐晦暗示更显胆识,反映杜甫”致君尧舜”的一贯追求。 - 现实困境的真实记录
“家无粟”三字,写尽乱世艰辛。这种生活描写,较之概念化叙述更显真切,体现杜甫”诗史”的写实精神。 - 语言风格的质朴刚健
“是吾蜀”的口语化,”弃金玉”的决绝,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汉乐府的质朴,又带有杜甫特有的刚劲。 - 结构布局的由实入虚
前二句写现实困境,后二句转理想抒发。这种结构,较之平面叙述更富张力,体现杜甫”即小见大”的艺术构思。
评价
- 宋·黄鹤:”‘弃金玉’三字,写尽老杜政治理想”(《补注杜诗》)
- 明·王嗣奭:”后二句堂堂正正,得《雅》《颂》遗音”(《杜臆》)
- 清·杨伦:”结句’混一车书’,见老杜平生抱负”(《杜诗镜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