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杜甫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拼音

qiū fēng niǎo niǎo dòng gāo jīng,yù zhàng fēn gōng shè lǔ yíng。
yǐ shōu dī bó yún jiān shù,gèng duó péng pó xuě wài chéng。

注释

  1. 严郑公:严武,封郑国公
  2. 滴博:滴博岭,在维州(今四川理县)
  3. 蓬婆:蓬婆岭,在雪山外
  4. 玉帐:主帅营帐

译文

秋风吹拂着高高飘扬的战旗,
主帅帐中传令分兵直取敌营。
已经收复了滴博岭上的云间戍所,
更要夺取蓬婆岭外的雪域边城。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秋,杜甫在成都期间。严武时任剑南节度使,率军收复吐蕃占据的川西边城,杜甫作此诗相和。

赏析

  1. 军威气势的雄壮展现
    “动高旌”与”射虏营”的动态描写。这种场面刻画,较之静态叙述更显震撼,与《后出塞》”落日照大旗”的军旅描写相似。
  2. 地理空间的恢弘拓展
    “云间戍”与”雪外城”的递进。这种空间处理,较之平面描写更富层次,体现杜甫”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艺术概括力。
  3. 胜利喜悦的含蓄表达
    “已收”与”更夺”的连贯动作。这种情感表达,较之直接欢呼更显内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欣喜若狂形成对比。
  4. 语言风格的刚健明快
    “袅袅”与”分弓”的刚柔并济,”滴博”与”蓬婆”的地名对仗,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边塞诗的雄浑,又带有杜甫特有的精确。
  5. 结构布局的步步推进
    前二句写军中动态,后二句写战果扩展。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动势,体现严武用兵的战略节奏。

评价

  1. 宋·刘辰翁:”‘云间”雪外’四字,写尽边城险远”(《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2. 明·王嗣奭:”子美此作,得岑参边塞诗骨力”(《杜臆》)
  3. 清·沈德潜:”结句’更夺’二字,见老杜壮心未已”(《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