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句·其二(二十一家同入蜀)

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齧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拼音

èr shí yī jiā tóng rù shǔ,wéi cán yī rén chū luò gǔ。
zì shuō èr nǚ niè bì shí,huí tóu què xiàng qín yún kū。

注释

  1. 骆谷:关中通往汉中的要道
  2. 齧臂:咬手臂,古人诀别时的习俗
  3. 秦云:陕西方向的云,指故乡

译文

二十一家结伴逃难入蜀地,
最终只剩一人走出骆谷。
他说起两个女儿咬臂诀别时,
回头望着故乡方向的云朵痛哭。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在云安期间。诗人记录了一位从关中逃难至蜀地的幸存者口述,展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赏析

  1. 战乱惨状的客观记录
    “二十一家”与”惟残一人”的数字对比。这种写实手法,较之概念化描写更显震撼,与《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的实录精神相通。
  2. 生死诀别的细节刻画
    “齧臂”的民俗细节,突显生离死别。这种细节描写,较之泛泛叙述更富感染力,体现杜甫”即事微尘”的观察力。
  3. 空间意象的深刻象征
    “秦云”的故乡意象,强化漂泊之痛。这种空间处理,较之直接抒情更显含蓄,与《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的乡思相似。
  4. 语言风格的质朴沉痛
    “同入蜀”与”出骆谷”的简练,”齧臂时”与”秦云哭”的沉痛,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汉乐府的质朴,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郁。
  5. 结构布局的今昔交织
    前二句写现状,后二句转回忆。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杜甫”咫尺万里”的构思能力。

评价

  1. 宋·刘辰翁:”‘齧臂哭’三字,写尽乱离人至痛”(《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2. 明·王嗣奭:”二十八字中,包含一部《流民录》”(《杜臆》)
  3. 清·仇兆鳌:”结句’向秦云哭’,去国之情溢于言表”(《杜诗详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