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句·其三(殿前兵马虽骁雄)

杜甫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拼音

diàn qián bīng mǎ suī xiāo xióng,zòng bào lüè yǔ qiāng hún tóng。
wén dào shā rén hàn shuǐ shàng,fù nǚ duō zài guān jūn zhōng。

注释

  1. 殿前兵马:指中央禁军
  2. 羌浑:吐蕃和吐谷浑军队
  3. 汉水:长江支流

译文

天子禁军虽然骁勇善战,
放纵暴行却与吐蕃无异。
听说他们在汉水边肆意杀戮,
掳掠的妇女多被羁押在军营里。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在云安期间。诗人听闻官军暴行,以诗直刺军政腐败,展现了深刻的批判精神。

赏析

  1. 军政腐败的尖锐揭露
    “纵暴同羌浑”的直白指控。这种政治批判,较之委婉表达更显胆识,与《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的批判力度相当。
  2. 对比手法的强烈运用
    “骁雄”与”纵暴”的品格反差。这种艺术处理,较之单一描写更富张力,突显诗人”以正衬反”的讽刺功力。
  3. 史家笔法的实录精神
    “闻道杀人”的据实记载。这种写作态度,较之泛泛议论更显真实,体现杜甫”诗史”的纪实特征。
  4. 语言风格的犀利沉痛
    “虽骁雄”与”略相同”的转折,”多妇女”的直白揭露,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诗经》的讽喻传统,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痛。
  5. 结构布局的层层深入
    前二句定性批判,后二句实证指控。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逻辑性,体现杜甫”即事名篇”的构思能力。

评价

  1. 宋·黄鹤:”‘妇女在军中’五字,写尽军政之弊”(《补注杜诗》)
  2. 明·王嗣奭:”此等诗乃老杜血泪文字,非寻常讽喻”(《杜臆》)
  3. 清·杨伦:”二十八字,可抵一篇《酷吏传》”(《杜诗镜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