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拼音
yǔ zǐ bì dì xī kāng zhōu,dòng tíng xiāng féng shí èr qiū。
yuǎn kuì shàng fāng céng cì lǚ,jìng fēi wú tǔ juàn dēng lóu。
jiǔ cún jiāo qī yīng nán bìng,yī rǔ ní tú suì wǎn shōu。
lǐ dù qí míng zhēn tiǎn qiè,shuò yún hán jú bèi lí yōu。
注释
- 李十一:李衔(《杜诗详注》”李衔,公之故人”),与杜甫同避乱西康州。
- 尚方赐履:典出《汉书·郑崇传》”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指曾受朝廷任用。
- 李杜齐名:东汉李固、杜乔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李杜司职,朋心合力”),此处自谦。
译文
与你避乱同至西康州,
洞庭重逢已过十二秋。
惭愧当年曾受朝廷恩遇,
而今漂泊异乡,倦登高楼。
胶漆之交本应长存,
一旦陷落泥涂,晚景难收。
“李杜”齐名我实愧不敢当——
望着北风云中的寒菊离愁更上心头!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712-770)在长沙送别故人李衔时所作。诗人以”避地西康”的患难与”洞庭十二秋”的沧桑相对,写暮年飘泊的悲凉。”李杜忝窃”之叹,既显自谦,亦含对盛名难副的焦虑,较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显沉郁。
赏析
- 时空纵深
(1)”西康州”的起点与”洞庭秋”的节点呼应,近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
(2)”尚方履”的昔日荣光与”非吾土”的当下困顿对比,似庾信”枯木期填海”。 - 友情书写
(1)”胶漆难并”喻交情深厚,”泥涂晚收”状共同落魄,类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
(2)”李杜齐名”的典故与”朔云寒菊”的实景交织,近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 - 炼字精警
(1)”倦”字写身心俱疲,”辱”字状命运坎坷,较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更富痛感。
(2)”倍离忧”三字递进,如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浓缩。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衔评:”‘泥涂晚收’四字,道尽乱离人心。”(《唐文拾遗》) -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刘长卿’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更见时间厚度。”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