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拼音
hú nán wéi kè dòng jīng chūn,yàn zǐ xián ní liǎng dù xīn。
jiù rù gù yuán cháng shí zhǔ,rú jīn shè rì yuǎn kàn rén。
kě lián chù chù cháo jūn shì,hé yì piāo piāo tuō cǐ shēn。
zàn yǔ chuán qiáng hái qǐ qù,chuān huā luò shuǐ yì zhān jīn。
注释
- 两度新:燕子两度筑巢(《荆楚岁时记》”社日,燕来巢”),指杜甫在湖南已两春。
- 社日:春社(《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燕归时节。
- 沾巾:典出《后汉书·范滂传》”其母就与之诀,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指流泪。
译文
在湖南为客,又过一春,
燕子衔泥,两度筑巢更新。
往昔在故园,你常识得旧主,
如今社日到,却远远打量我这陌生人。
可怜你处处为家,寄居他人屋檐,
与我漂泊无依,有何区分?
你暂歇船桅,旋又飞离——
穿花点水时更惹我泪落衣巾!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春,杜甫(712-770)在长沙舟中见燕子有感而作。诗人以”燕子两度”的时序与”故园识主”的记忆相对,写暮年飘泊的孤寂。”沾巾”之泪,既伤燕之无依,亦自伤羁旅,较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更显身世之悲。
赏析
- 人燕互喻
(1)”识主”与”看人”的视角转换,近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巢君室”的燕与”托此身”的人并置,似白居易”绕船月明江水寒”。 - 细节传神
(1)”暂语船樯”写燕栖短暂,”穿花落水”状飞姿轻盈,类杜甫”细雨鱼儿出”。
(2)”益沾巾”以动作代心理,近李商隐”红楼隔雨相望冷”的含蓄。 - 炼字精警
(1)”动经春”的”动”字写时间不觉,”两度新”的”新”字状燕巢鲜亮,较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更富时序感。
(2)”何异”二字以反问强化认同,如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共情。
评价
- 当世评点
李衔评:”‘飘飘托此身’五字,可题漂泊图卷。”(《唐文拾遗》) -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刘长卿’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更见物我交融。”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