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录事许脩草堂赀不到聊小诘

杜甫

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
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

拼音

wèi chēn wáng lù shì,bù jì cǎo táng zī。
zuó shǔ chóu chūn yǔ,néng wàng yù lòu shí。

注释

  1. 王录事​​:名不详,录事为州府属官(《唐六典》”录事参军掌勾稽省署抄目”),杜甫友人。
  2. ​​草堂赀​​:修缮草堂的资金(《汉书·扬雄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指杜甫成都草堂维修费。
  3. ​​欲漏​​:屋顶将漏(《左传·襄公三十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指草堂破损。

译文

我嗔怪王录事,
不寄修缮草堂的资金。
昨日春雨绵绵令人愁——
你怎能忘记屋子将漏的窘境?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712-770)在成都催讨友人承诺的修屋款项时所作。诗人以”嗔怪”的直率与”愁雨”的婉转相对,写日常琐事中的幽默。”欲漏”之窘,既显生活困顿,亦含对友情的亲昵调侃,较陶渊明”饥来驱我去”更显诙谐。

赏析

  1. 生活即景​​
    (1)”嗔”字直抒情绪,”愁”字转写环境,近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日常感。
    (2)”不寄”的抱怨与”能忘”的反问呼应,似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期待。
  2. ​​双关妙用​​
    (1)”春雨”既写实景,又喻友人恩泽未至,类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隐喻。
    (2)”欲漏”既指屋漏,亦含囊中羞涩,近李贺”衣如飞鹑马如狗”的自嘲。
  3. ​​炼字精警​​
    (1)”嗔”字分寸得当,介于严肃与玩笑之间,较韩愈”不平则鸣”更显人情味。
    (2)”能忘”以问代诉,如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含蓄。

评价

  1. 当世评点​​
    未见记载,宋人刘辰翁评:”二十字抵得《钱神论》一篇。”
  2. ​​后世定位​​
    《杜诗详注》评:”较孟郊’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更见生活真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