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拼音
shè dào chūn lái hǎo,kuáng fēng dà fàng diān。
chuī huā suí shuǐ qù,fān què diào yú chuán。
注释
- 设道:假如说(《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此处作反语。
- 放颠:狂放(《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此处形容风势。
译文
都说春天到来多美好,
谁知狂风突然发癫狂。
吹得落花随水流逝,
竟把钓鱼船也掀个底朝天!
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春,杜甫(712-770)在成都时即景所作。诗人以”春来好”的常言与”狂风颠”的突变相对,写春日无常的幽默。”翻船”之景,既显自然威力,亦含对人生颠簸的暗喻,较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更显诙谐。
赏析
- 反讽手法
(1)”设道”的假设与”放颠”的现实反差,近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
(2)”吹花”的柔美与”翻船”的暴烈对比,似杜甫”颠狂柳絮随风舞”。 - 动态捕捉
(1)”随水去”的线性流动与”翻却”的瞬间突变并存,类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
(2)”花”的轻盈与”船”的笨重互衬,近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反向描写。 - 炼字精警
(1)”放”字写风之肆无忌惮,”翻”字状船之猝不及防,较苏轼”卷地风来忽吹散”更富戏剧性。
(2)二十字中”好-颠”、”去-翻”形成声韵跌宕,如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节奏感。
评价
- 当世评点
未见记载,宋人黄鹤注:”老杜善谑,于此可见。” - 后世定位
《杜诗镜铨》评:”较韩愈’谁家多竹门可款’更见即景生趣。”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