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拼音

jiāng yuè qù rén zhǐ shù chǐ,fēng dēng zhào yè yù sān gēng。
shā tóu sù lù lián quán jìng,chuán wěi tiào yú bō là míng。

注释

  1. 风灯:防风灯
  2. 联拳:鹭鸟蜷缩的样子
  3. 拨剌:鱼跃水声

译文

江中月影离人不过数尺,
船头风灯照亮深夜已近三更。
沙滩上白鹭蜷缩着安睡,
船尾处鱼儿跃水”拨剌”作响。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夏,杜甫乘船离开成都沿江东下途中。诗中描绘了夜泊江畔的静谧景色,展现了诗人漂泊中的片刻安宁。

赏析

  1. 空间距离的精妙把握
    “数尺月”与”三更灯”的尺度描写。这种空间处理,较之泛泛写景更显真切,与《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的精准观察相似。
  2. 动静相生的意境营造
    “鹭眠静”与”鱼跃鸣”的对比。这种艺术手法,较之单一描写更富生机,体现杜甫”以动衬静”的美学追求。
  3. 听觉视觉的通感运用
    “拨剌”声的拟音传神。这种感官描写,较之单纯视觉更富立体感,与《绝句》”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声景描写相通。
  4. 语言风格的清新自然
    “数尺月”的平实,”联拳”的生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王维的山水诗风,又带有杜甫特有的生活质感。
  5. 结构布局的均衡和谐
    前二句写人境关系,后二句写动物动静。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章法,体现杜甫晚年诗艺的纯熟。

评价

  1. 宋·刘辰翁:”‘拨剌鸣’三字,写尽夜舟神韵”(《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2. 明·王嗣奭:”子美此作,得孟浩然《宿建德江》清空之致”(《杜臆》)
  3. 清·沈德潜:”结句’跳鱼鸣’,静中有动,妙在不说尽”(《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