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拼音
táng yáo zhēn zì shèng,yě lǎo fù hé zhī。
shài yào néng wú fù,yìng mén xìng yǒu ér。
cáng shū wén yǔ xué,dú jì yì chóu chí。
wèi bào yuān háng jiù,jiāo liáo zài yī zhī。
注释
- 禹穴:传说大禹藏书处
- 仇池:山名,在今甘肃
- 鸳行:指朝班
- 鹪鹩:小鸟,喻卑微
译文
唐尧天子自然是圣明君主,我这山野老朽又能知晓什么?
晒制药材虽无妻子相助,应答门户幸有幼子代劳。
传闻禹穴藏有珍贵典籍,追忆仇池山中的读书时光。
为报答昔日同僚的牵挂,我这如鹪鹩般的小人物,如今暂栖在这偏僻的一枝之上。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杜甫在秦州期间。诗人以自嘲口吻,描写了隐居生活的清苦和对往事的追忆。
赏析
- 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晒药无妇”与”应门有儿”的生活细节。这种生活记录,较之概念化抒情更显真切,与《空囊》”囊空恐羞涩”的贫居描写相似。 - 历史记忆的深情回望
“禹穴藏书”与”仇池读记”的典故。这种历史追忆,较之单纯写景更显厚重,体现杜甫”以诗存史”的创作意识。 - 自我定位的谦卑表达
“鹪鹩一枝”的比喻。这种自我认知,较之刻意自夸更显通达,反映杜甫晚年”疏懒”的生命态度。 - 语言风格的简淡含蓄
“真自圣”的克制,”幸有儿”的欣慰,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特质,既继承了陶渊明的平淡,又带有杜甫特有的沉郁。 - 结构布局的虚实相生
前四句写现实生活,后四句转历史记忆。这种结构,较之平铺直叙更富艺术性,体现杜甫”即小见大”的构思能力。
评价
- 宋·刘辰翁:”‘鹪鹩枝’三字,写尽乱离人处境”(《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 明·王嗣奭:”后四句淡而有味,得《古诗十九首》遗意”(《杜臆》)
- 清·仇兆鳌:”结句’在一枝’,去国之情见于言外”(《杜诗详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