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闷十二首·其七

杜甫

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拼音

táo yě xìng líng zài dǐ wù,xīn shī gǎi bà zì cháng yín。
shú zhī èr xiè jiāng néng shì,pō xué yīn hé kǔ yòng xīn。

注释

  1. 底物:何物
  2. 二谢:谢灵运、谢朓
  3. 阴何:阴铿、何逊
  4. 能事:擅长的本领

译文

陶冶性情究竟靠何物?
新诗改完总要独自长吟。
谁人知晓二谢的诗艺精髓?
我正努力学习阴何的苦心锤炼。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期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创作心得和对前代诗人的学习态度。

赏析

  1. 创作心得的真诚分享
    首句设问”陶冶性灵”的根本,展现诗人对创作本质的思考。”自长吟”的细节生动呈现杜甫严谨的创作态度。
  2. 诗学传承的明确主张
    通过标举二谢(谢灵运、谢朓)和阴何(阴铿、何逊),表明对六朝诗歌精华的继承,反映杜甫”转益多师”的学习理念。
  3. 锤炼苦吟的创作宣言
    “苦用心”三字直白道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与其”新诗改罢自长吟”的实践相呼应。
  4. 语言风格的简劲质朴
    全诗无华丽辞藻,以口语化设问开篇,用”孰知””颇学”等平实词汇,体现杜甫晚期诗风返璞归真的特点。
  5. 结构布局的问答自洽
    前两句自问创作本质,后两句自答学习方法。这种自问自答的结构,展现诗人完整的创作观。

评价

  1. 宋·黄庭坚:”老杜此诗,道尽诗家三昧”(《山谷题跋》)
  2. 明·王嗣奭:”二十八字中,一部诗学要旨”(《杜臆》)
  3. 清·沈德潜:”结句’苦用心’,正是公一生诗法”(《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